混凝土温差较大时,存在复杂的温差效应问题,温差对混凝土质量影响较大,值得施工人员重视。今天,给向大家介绍混凝土建筑温度要求标准。
混凝土建筑温度要求
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混凝土拌合物入模温度不低于5℃,不高于35℃。当当日平均气温达到30℃以上时,应按高温施工要求采取措施。标准施工温度为5℃~35℃,若加防冻剂,那冬季施工温度应在-15℃以上。
混凝土浇筑后,可逐渐固化硬化,直到获得最终强度,这是由于水泥的水化作用。水泥的水化速度不仅与混凝土本身的组成和配合比有关,还与外界温度密切相关。当温度升高时,水化和强度增加加快,而当温度降至0℃时,混凝土中存在的一些水开始冻结,逐渐从液相水变为固相冰。
此时,参与水泥水化的水减少,水化减缓,强度缓慢增加。当温度继续降低时,混凝土中存在的水完全变成冰,水泥的水化基本停止,此时混凝土的强度不会增加。
当温度低于5℃时,水泥的水化热将停止反应,混凝土强度不会增加。当水变成冰时,还会在骨料和钢筋表面产生颗粒较大的冰,会削弱水泥浆与骨料和钢筋的粘结力。当冰融化时,混凝土内部会形成各种空隙,这将降低混凝土的耐久性。
在冻结混凝土中水泥水化停止前,混凝土将达到最低临界强度(不低于设计强度的30%,国内不低于4.0MPa),使混凝土不遭受冻害,不损失最终强度。延长混凝土中水的液态形式,让其有足够的时间与水泥发生水化反应,达到混凝土的最小临界强度,降低混凝土中自由水的含量,是防止混凝土冻害的关键。
在的实际工程中,根据具体情况,通常采用两种方法来保证水的液态,蓄热法和添加防冻剂。防冻剂的作用是降低混合料的冰点,细化冰晶,使混凝土中保持一定量的负温液态水,使水泥缓慢水化,改善混凝土的微观结构,使混凝土达到最小临界强度。
以上就是混凝土建筑温度要求的分析了,冬季施工不仅要要把控温度,还有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