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徒云职工技能在线教育平台

绿色建筑的发展

日期:2014-10-28  |  作者:admin  |  来源:来自网络

  任何建筑形式的产生和发展都是社会经济发展过程的物化表现,每种形式都存在时代的烙印并反映时代特征,而一定时期的社会经济、政治、思想等的综合作用又影响着建筑设计的理念。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我们传统的经济结构、生产方式、工作和生活方式以及我们的思想观念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建筑设计理念也在发生着相应的改变。

  不断上涨的油价、建筑材料的过度使用,生活中供暖、空调等方面的大量耗能,都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1996年3月,我国八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把“实施可持续发展,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发展”作为我们的战略目标。

  可持续发展即是满足当代人的需要而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是追求代内和代际之间公平、人与自然之间相协调的一种发展理念和实践。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基本理念契合了当代国际社会均衡发展的需要,是解决当前社会利益冲突和政策冲突的基本原则。具体而言,可持续发展原则包含四项核心理念,即代际公平原则、可持续利用原则、公平利用原则和一体化发展原则,要求将环境因素纳入经济和发展计划以及决策过程之中。

  随着可持续发展进程的逐步扩大,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提出顺应时代的潮流。绿色建筑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强调建筑与人文、环境及科技的和谐统一,是21 世纪世界建筑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绿色建筑可以说是由资源与环境组成的,所以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一定涉及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的和谐相处,其具体的理念可以分为以下几大类:

  (一)建筑的节约资源理念。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地球资源与环境的负荷和影响,最大限度地利用已有资源。在建筑生产及使用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自然资源,为了抑制自然资源的枯竭,需要考虑资源的合理使用和配置,提高建筑物的耐久性,合理地使用当地的材料,减少资源消耗以及抑制废弃物的产生。节约用水,设置污水处理设备,进行中水回用;选用低能耗可再生环保型材料,减少木材的使用;充分利用建筑资源,包括对建材生产废料、建材包装废料、旧建筑利用、建筑设施公用、施工废弃物减量、拆除废弃物的再利用。在建筑设计时应考虑到通过建筑物的长寿命化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通过建设实用、耐久、抗老化的建筑,将近期建设与长久使用有机结合。

  (二)建筑的环保理念。保护环境是绿色建筑的目标和前提,包括建筑物周边的环境、城市及自然大环境的保护。社会的发展必然带来环境的破坏,而建筑对环境产生的破坏占很大比重。一般建筑实行商品化生产,设计实行标准化、产业化。这样就在生产过程中很少去考虑对环境的影响;绿色建筑则强调尊重本土文化、自然、气候,保护建筑周边的自然环境及水资源,防止大规模“人工化”,合理利用植物绿化系统的调节作用,增强人与自然的沟通;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高室内环境质量,进行废水、垃圾处理,实现对环境的零污染;建筑内部不使用对人体有害的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尽量采用天然材料;室内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当,使居住者感觉良好;土壤中不存在有毒、有害物质,地温适宜,地下水纯净,地磁适中。

  (三)建筑的节能理念。一般建筑能耗非常严重,使用过程中有50%的能源被消耗,由此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而绿色建筑要求将能耗的使用在一般建筑的基础降低70%~75%,并减少对水资源的消耗与浪费。所以绿色建筑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来实现能量的供给,采用节能的建筑围护结构来减少供暖以及空调的使用,合理布置窗户的位置以及窗户形状的大小,并根据自然通风的原理设置风冷系统,使建筑能够有效地利用夏季的主导风向;采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平面形式及总体布局;建筑材料的使用在不以破坏自然环境为前提的条件下,尽可能的使用当地的自然材料以及一些新型环保材料和可循环利用的材料等,运用传统的技术手段来实现节能降耗的目标。

  (四)建筑的和谐理念。一般建筑的设计理念都是封闭的,即将建筑与外界隔离。而绿色建筑强调在给人营造“适用”、“健康”、“高效”的内部环境的同时也要保证外部环境与周边环境的融合,利用一切自然、人文环境和当地材料,充分利用地域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表现建筑的物质内容和文化内涵,注重人与人之间感情的联络;内部与外部可以自动调节,和谐一致、动静互补,追求建筑和环境生态共存。从整体出发,通过借景、组景、分景、添景等多种手法,创造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与周围自然环境相融合,强调人与环境的和谐。

微信公众号

手机扫码听课

知己测评

人社部推荐优质线上职业技能培训平台

咨询电话:010-68324829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1670 京ICP备19020478号

版权所有©2022-2024 北京百高数据管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jzr8.com)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10-68315846 举报/反馈/投诉邮箱:feedbak@mybaigao.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91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