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我国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人们对供水量和供水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同时,随着国家实施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再生循环已成为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这些都给建筑给排水工程设计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供水技术先进化步伐急需加快。
建筑节水有三层含义:一是减少用水量,二是提高水的有效使用效率,三是防止泄漏。落实到具体措施上,建筑节水要从四个层面推进:降低供水管网漏损率;强化节水器具的推广应用;再生利用、中水回用和雨水回灌,合理布局污水处理设施;着重抓好设计环节,执行节水标准和节水措施。目前,我国有关节水的各项规定很多,但在落实上仍有差距,施工质量、产品质量和监督机制尚存在较大问题,尤其节水方面的管理必须要加强,不能有丝毫怠慢。
施工过程中的节水也是各方人士都不愿意涉及的盲点问题,似乎有难言之隐。环保、节水已成为普遍认同的观点,可是施工过程中的节水工作比较复杂,它与地下构造、周边环境、建筑本身性质及附近水系等因素都有一定程度的关系。因此,多年来施工过程中的废水综合利用进展并不顺利。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施工单位顾虑的是成本问题,施工毕竟是暂时性的,实施节水措施怕经济上得不偿失;另外,政府对具体施工过程中的节水问题缺乏必要的奖惩措施。
此外,人们在使用过程中常常会无意识地浪费珍贵的水资源。这些“隐形”浪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超压出流中的浪费,超压出流不但会破坏给水系统中水量的正常分配,也将产生无效用水量,即浪费水量。二是热水干管循环中的浪费,主要表现在开启配水装置后,不能及时获得满足使用温度的热水,往往要放掉不少冷水后,热水设备才能正常使用,这部分流失的冷水就被浪费了。三是管道及阀门泄漏,我们经常能看到路边的给水管道在管子接缝处及法兰、阀门连接处往外冒水,而埋在地下看不见的管道漏水更不知道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