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故宫博物院在北京召开北院区建设项目方案汇报会,就近两个月来所征集的5份关于北院区项目的建筑设计方案进行集中展示和意见征集,为下一步完善方案及正式报批、实施打基础。故宫博物院北院区选址在北京海淀区上庄南沙河畔的西玉河,为“平安故宫”工程的核心内容,拟建规模约12.5万平方米。
三、故宫博物院北院区3号方案介绍(设计人:崔愷)
?
故宫,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建筑群,在这组庞大的宫殿建筑中,收藏着巨量的皇家文物,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所在,也是全人类最重要的文化遗产。这巨量的文物收藏,由于条件所限,只有很少的一部分能与观众见面,据说,如果每年展出一万件,全部展出需要180年。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每天冲击着这座古老的殿堂,使这些无价之宝时刻面临着各种风险,这些牵动着每个故宫人的心。为了更安全的收藏,也为了更方便的展示,多年来,故宫人一直在寻找适合的地点,建造一处现代化的新馆,而京城西北部的上庄地区正是上风上水的龙脉宝地,用地内的几座古窑亦是当年建造宫城的琉璃瓦专供官窑,文脉所在。当然,便利的快速交通,皇家旅游景区综合布局也都在考虑之中。
选址用地空间开阔,恬静、丰润、气势非凡,在当下的京城四郊已是难得。用地东西长,南北窄,前有塘,后有川,近旁林木葱郁,远眺群山起伏。用地北面有新建研究所,西面相邻村民安置房,场地上的村落也在等待搬迁。如何巧妙利用场地空间,发挥优势,规避缺陷,整合环境,融合发展成为了设计的切入点。主体建筑充分利用场地,面南向两翼展开。
主入口区选在池塘对面,便于车流、客流组织,游客由此下车,通过跨越水面湿地的三座金水桥和入口广场进入建筑,感受故宫的皇家气势和朝圣般的礼仪氛围。东侧为次入口或出口,也是文博活动服务区主要出入口,可独立使用,并与公交场站和大巴停车区相接。西侧为内部办公和货运出入口。西北侧布置文物修复和内部办公区,与研究所建筑组合成院。东北侧文博服务区与规划中的皇家园林展示相邻,成为开放的休闲欣赏区,与沙河景观带相望。南面入口区的整合建设则会带动相邻旅游服务设施的发展。
故宫的文物来自于皇家的生活,离不开故宫的空间环境,在设计中如何再造故宫的空间意象,是空间构成的主要出发点。我们利用方城、红墙在东西长袖向上塑造宏伟的紫禁城空间序列,我们将庞大的展厅分成一进进游廊庭院,让人们在其中参观犹如在故宫漫步,让文物在其中陈列就如同还在皇家的生活场景之中。当人们登临屋顶空间,巨大的金色钢管架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远山、田野、夕阳、彩霞尽收眼底,就像登上故宫的楼阁,放眼望去那波涛般金色的琉璃瓦的壮观景象。
庞大的故宫北院,丰富的展览,多样的文博活动,是一座巨大的中华民族文化圣殿,它能容纳来自海内外的游客,也能组织各种类别的文化活动,因此多个入口,多组流线,多个空间组合模式形成了各种灵活性,而这一切又在统一的紫禁城空间序列中有序排列,形成气势恢宏的整体关系,简洁、清晰、可识别、易组织,不会让人迷失在这巨大的宫殿群里。整个建筑由东西两个方城分成三个展示部分,并通过一条贯穿建筑东西的红墙甬道串连。观众由东侧方城进入中部一层的基本陈列展区,沿红墙甬道顺序参观并到达西侧方城,继续向前参观建筑西翼一二层的临时展区,同时也可下到地下一层观看文物修复展览。由二层临时展区东行则为专题展区,参观结束后由东侧方城下至一层大厅,并通过东翼的文博服务区结束参观。这里包含了数字影院及餐饮休息,水院戏台和商店合院。此外,西侧的临展区设有单独入口,可独立开放。贵宾区则结合临展区布置。
也许可以说故宫北院是故宫的有机组成部分,应该延续皇家的气派和宏伟的尺度。但北院又是这个新时代的,600年后的建筑应该体现新的理念,新的技术,新的空间,进而满足新的需求。在这种传承中如何把握分寸,如何让文脉在自信中自然的呈现是我们必须要回答的问题。故宫之大,我们用宽大的立面展现;故宫之重,我们用厚实的体量表达;故宫之正,我们有通长的正脊定位;故宫之尊,我们用高台层层举托;故宫之艳,我们也用金的顶,白的石,红的墙与兰天碧水和松柏相映衬……
而这一切,又是对它的环境,它的功能,它的技术,它的可实施性,它的新文化的国家定位做出的理性选择。
故宫北院是600年故宫的延续和扩展,更是我们这代人交给下一个600年最好的礼物,它代表着炎黄子孙的生生不息,代表着中华文明的壮美复兴,代表着一代代华夏儿女的中国梦……
【崔愷】简介
1957生于北京,1984毕业于天津大学建筑系,获硕士学位。现任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名誉院长、总建筑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勘察设计大师,本土设计研究中心主任。
相关关键词:
绿色建筑设计;绿色节能;绿色环保建筑案例;绿色节能建筑案例;案例;绿色建筑资讯;绿色建筑;绿色建筑施工;绿色建筑运营;可持续建筑;节能建筑;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环境保护;降低污染;绿色住宅;生态住宅;生态建筑;绿色施工;绿色设计;绿色运营;绿色建筑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