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动房”建筑经过欧洲国家不断研究与实践,已经发展出比较成熟的设计、建造和评价体系。从大量建成项目的效果看,“被动房”建筑有很好的发展前景。目前“被动房”建筑的研究和实践也已经在北美和亚洲的国家中开始进行。我国对节能建筑历来非常重视,近年来也在研究和实践中取得了不少积极的成果,可以结合国情,吸取欧洲“被动房”建筑的经验。首先要考虑我国不同地区的气候特征。“被动房”最初的设计原则和技术方法是以德国、奥地利等欧洲中部国家的气候为依据,而目前北欧和南欧国家已经在此基础上发展了各自的“被动房”建筑,东欧国家如匈牙利、捷克等也正在进行相关研究与实践。我国国土面积与欧洲近似,有7 个不同的气候分区,各地区的气候特征以及对采暖和通风的要求也不同,在我国不同地区建造“被动房”建筑可以根据情况参考欧洲相应气候特征国家的经验。
同时,我国与欧洲国家文化上的差异也会影响到“被动房”建筑的设计。例如,我国的饮食方式对住宅厨房的要求和欧洲国家有很大不同,住宅中厨房产生的油烟和气味通常需要通过自然通风或者抽油烟机及时排走,而“被动房”对建筑密闭性和室内换气量却有特定的要求。因此如何在住宅设计中同时满足节能和生活习惯的要求是一个需要综合考虑的问题。
另外,我国目前大多数住宅是市场化的,“被动房”建筑的收益和所增加的额外投资是否能够平衡,从而被市场所接受,这也是影响到“被动房”建筑是否可以推广的关键因素。尽可能采用本土的建筑材料和相关产品是有效降低建造成本的方式,这一点需要在研究和实践中做更多的尝试。
当然,从欧洲国家的经验来看,“被动房”建筑的造价明显低于其他高技术节能建筑,而且随着需求的增加和相关产品的普及,其生产成本的优势会越来越大。“被动房”的基本理念和技术策略在我国是完全可以实现的。我国在节能建筑的政策法规、规划设计、建造施工以及建筑材料的研发生产上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欧洲“被动房”建筑所要求的材料和设备大多数在我国都有相同或者类似的产品。建筑师需要在运用“被动房”基本理念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创造性的设计出符合我国国情的“被动房”建筑,为可持续建筑的发展增加新的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