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各地政府也为了破解当前城市中出现的交通堵塞、环境污染、住房拥挤、人口过多、资源紧张等“城市病”的困局,抢占城市发展的制高点,纷纷出台了建设智慧城市的各类规划措施。
作者:董 淼
信息技术让我们生活的世界越来越具有“智慧”的特征,我们也越来越重视在学习、工作、生话、娱乐以及交通、医疗、能源利用方式等多方面更“智慧”地利用信息。在世界各国掀起的智慧城市建设热潮中,我国各地政府也为了破解当前城市中出现的交通堵塞、环境污染、住房拥挤、人口过多、资源紧张等“城市病”的困局,抢占城市发展的制高点,纷纷出台了建设智慧城市的各类规划措施。
当今时代,人类在追求城市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让自然付出了沉痛的代价,出现了全球变暖、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物种灭绝等危机现象。城市发展离不开能源,能源是城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动力和血液。我们知道,影响能源消费的因素有很多,如:经济增长、能源价格、能源强度、能源消费结构、人口、城市化水平、政策因素、技术水平、能源管理水平等,其中,城市化水平是能源消费的重要影响因素。根据研究发现,城市化水平每增加1%,能源的消费量将增大1.641%,城市化综合作用的结果是导致能源需求量上升。如果不改变以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为主的传统能源道路,对我国城市的环境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不利影响将日益严重。当前的局势,要求我们在发展智慧城市时走绿色能源之路已刻不容缓。
城市的产业结构和能源供给是很重要的城市支柱,在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和历史反思中人们似乎找到了一条越来越清晰的路——坚持绿色能源。从德国的弗赖堡到瑞典的马尔默,再到巴西、法国、美国等国家的一些城市,人们看到各具特色的城市发展模式,它们为克服以人口膨胀、资源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恶化等为主要特征的“城市病”提供了思路。
世界发达国家能源绿色发展史较长。20世纪70年代爆发的石油危机促使美国、日本、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开始建立能源绿色发展战略,之后的30多年时间里,各国能源绿色发展战略的实施从未间断,政府支持力度和企业投入力度不断加强,逐步完善了能源的绿色化生产战略体系。
2003年3月,英国政府公布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提出了绿色能源基本战略,并试图通过创建基于再生能源和提高能源效率的“低碳经济”,使英国处于“领导世界”的地位。2008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提出了“全球绿色新政”(Global Green New Deal),公布了《全球绿色新政政策概要》。
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很早便开始尝试传统能源的绿化行动,并积极改变能源利用结构以实现能源利用的转型。2009年6月美国众议院通过了《2009年美国清洁能源与安全法》,该法的目标在于减少国外石油依存度,实现能源独立;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将美国经济转型为清洁的能源经济。
欧盟委员会于2010年11月10日正式公布《能源2020:具有竞争力的、可持续的和安全的能源战略》(Energy 2020:A strategy for competitive, sustainable and secure energy),提出未来10年欧盟的能源绿色战略。2011年欧盟委员会发布“2050能源路线图”,制定了欧盟绿色能源发展的长期战略。
日本能源战略制定过程中越来越考察环境保护因素,并逐渐演绎成能源安全(Energy Security)、经济增长(Economic Growth)和环境保护(Environmental Protection)兼顾的“3E”特色。
我国也不断完善节能减排绿色能源之路。“十八大”强调“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形成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发展思路,这从执政思路上确立了节能减排的战略地位。“十八大三中全会”再一次强调“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要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
在经济快速发展、能源需求强劲的今日,绿色能源在城市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根据一年一度发布的《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3年中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占全球能源消费量的22.4%,但能源消费增速持续放缓。根据这份报告,2013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持续改进。煤炭在中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为67.5%,创历史新低。石油占比为17.8%,是1991年以来的最低值。发展绿色能源是建设智慧城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根本保障。通过发展绿色经济把二氧化碳降下来,大力推广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新能源,逐步取代煤炭、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
我国在能源结构上仍存在着规划不到位、机制不完善、市场主体不成熟、温室气体减排不落实等现实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参考能源体系,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绿色能源之路。能源体系包括能源资源体系、生产体系、加工转换体系、运输体系和消费体系等五个方面。而我国的城市侧重于能源消费体系。城市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变动,科学技术发展,直接支配能源生产与消费的多目标决策。城市环境和城市能源消费的品质有直接关系。由于人文环境对能源的依存性,加上中国城市能源的严峻供给形势,中国城市能源清洁化、绿色化发展十分必要。在影响我国城市能源效率的诸多因素中,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及资源区域性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很重要。因此,中国城市应根据地区特色,走以提高能源效率为核心,以城市能源体系绿色化发展的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经济结构,加快技术进步,并加强区域性能源合作,构筑能源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方式和消费模式,使城市在低能耗高效率的可持续发展中健康发展。
智慧城市是城市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方向,也是保护生态环境和提升生活质量的必然要求。城市发展和生活方式向智慧城市的转变,使人民的生活更加宜居和“智慧”。当前全球正面临着环境和能源危机,为了把危机变成转机,发展智慧城市坚持绿色能源之路是当务之急。绿色能源既是解决环境和能源危机,也是建设智慧城市最好的切入点和发展方向。坚持绿色能源之路也将使得智慧城市的建设更加宜居、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