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频道12月22日电(付志伟)由中关村恒业建筑能效运营管理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主办的首届中德建筑能效运营管理研讨会近日在中关村海淀园举行。
在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就中国节能建筑的发展、中德在建筑节能领域的合作以及建筑节能的相关技术进行了研讨。其中,中德合作的被动式低能耗建筑示范项目引发了与会专家的关注和热烈讨论。
参会的德国能源署专家斯特凡·薛尔玛(Stefan Schirmer)专门分享了中德合作建设高能效建筑 - 被动式低能耗建筑示范项目的经验和成功案例。
他说,目前在中德双方的共同合作下,已在四川省、河北省、黑龙江省、辽宁省、山东省、江苏省、福建省、湖南省、青海省等多个省份开展了被动式低能耗建筑示范项目建设,并取得了一定进展。其中,河北省秦皇岛“在水一方”住宅项目成为首个中德合作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示范项目,目前已竣工。
该项目位于秦皇岛市海港区大汤河畔,建筑面积6718平方米,获评河北省被动式低能耗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A级;哈尔滨“溪树庭院”住宅项目则是首个严寒气候区的中德合作被动式超低能耗示范项目。该项目2014年9月竣工并获得质量标识认证,为11层高层住宅,居住面积7800 平方米,共有66套居住单元,采用了无热桥设计,拥有30cm外保温和三玻窗,并通过气密性测试,新风系统热回收效率达80% 。供暖或制冷采用混凝土楼板埋管方式,热(冷)源来自地热能、木屑颗粒锅炉。
薛尔玛表示,无论在德国还是中国,高能效的建筑都意义重大,是未来建筑的发展趋势。高能效建筑不仅能降低供暖制冷能耗,提高居住舒适度,减少CO2排放,保护气候。对于业主而言,高能效建筑还更具保值性。
此外,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森德(中国)以及同方泰德国际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等与会企业代表还就“构建绿色建筑的整体节能解决方案”“森德节能改造暖通解决方案”“建筑节能合同能源管理实践——以重庆市节能改造为例”等话题发言。
?